
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,贺知章的这句诗将一个背井离乡者的萧瑟背影描绘的淋漓尽致。在这个世界上,最伤感的事情莫过于有家不得回。当你回不到你认定的家乡时,即使你身边有着再多的朋友,你也是孤单的。在我们的印象中,这种有家不得回的情况多半出现在战乱年代。在战乱时,人往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,很容易就会远离家乡,到一个自己一辈子都回不去的地方。而早前在我国,就有这么一个老兵,他被困在印度54年,娶了印度娇妻还剩下了孩子,归国时已经不会使用筷子。
这个被困在印度54年的老兵叫王琪,他出生于陕西咸阳。王琪从小人高马大,所以后来王琪在技校读书的时候被当地的体委看重,被收为了篮球运动员。不过也许是自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,也许是认为好男儿该志在四方,王琪篮球没打到两年就参军去了。
展开剩余70%在1960年,参加了解放军的王琪被调往青海。因为王琪读过书,是军队中少有的知识分子,因此王琪成为了青海驻军的测绘兵,是一个技术兵种。不过大家看到青海和1960年这两个要素恐怕已经想到什么了吧。没错,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。
在1962年,中国和印度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,双方剑拔弩张,并很快将战场扩展到了印度的首都附近。整个中印边境反击战只持续了几个月,在1962年11月就结束了,但是双方已经结下了梁子,是不可能在边境地区撤军的。因此王琪也随部队驻守在中印边境。
在1963年1月,王琪一个人在边境展开了测绘工作。但是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,所以他在中印边境迷了路。据王琪的自述,他当时迷路了好久,又累又饿,当他以为自己会死在那的时候,他看到了一辆红十字会的救援车,他拼命的向这辆车求救。不过也不知道这些红十字的人是分不清中国人和印度人,还是分不清印度军营和中国军营,反正这辆车把王琪送到了印度军营。
被送到印度军营的王琪被当成了间谍,之后印军对其展开了残酷的审问。不过由于什么也问不出来,印度军方就将其丢到了监狱。王琪在印度监狱待了7年的时间,出狱后依旧受到印度官方的监视。印度以接近流放的形式将其丢到了一个偏远小山村,王琪无奈,只好在当地生活了下来。
王琪在印度一呆就是54年的时间,这期间他和自己的印度妻子Sushila结婚,还生了4个孩子。王琪也想回到故乡,但印度官方却一直对王琪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。王琪给印度政府写了一万多封申请回国的信件,但都被无视了。在时间步入21世纪后,王琪终于联系到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,他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2017年,在多方努力和妻儿的支持下,王琪回到了故乡。在踏上祖国的大地后,他抱着自己的兄弟姐妹痛哭,亲人端来了家乡的浇汤手擀面,但这时候的王琪已经不会使用筷子了。后来他混着面汤和眼泪吃下了7碗浇汤手擀面,结束了这54年的印度囚徒生涯。
发布于:天津市